喀斯特山区城镇边缘带界定及特征研究
点上方蓝字关注“测绘科学”
摘 要
针对城镇边缘带在空间上存在动态的不确定性问题,该文提出以边缘带土地利用特征(主要指标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率与垦殖率)为基础的边缘带相对静态定界体系。采用ArcGISPython实现体系中的自然断点分类法和空间筛选法,对特定时间节点的喀斯特山区城镇边缘带分布格局进行自动识别。从统计学、景观学探讨静态定界体系中网格参数设置,并从GIS统计分析山区城镇边缘带分布特征。研究表明:研究区域内边缘带约80%面积分布在0~15°坡度带;它与到核心区距离中度相关;山体和河道分布对城镇空间发展的连续性有影响;在交通网络影响下,地貌对边缘带界限的影响减弱,部分边缘带没有与城镇核心区相邻。因此,喀斯特山区小城镇边缘带分布在受地块与核心区之间距离、地形地貌、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综合影响下,呈“飞地”分布。
引用格式
吕思思,赵卫权,苏维词,等.喀斯特山区城镇边缘带界定及特征研究[J].测绘科学,2017,42 (8):157-163.
正文
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,城市与农村的各种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在城镇边缘带汇集, 边缘带内耕地、生态用地减少, 城镇粮食承载力减少,乡村生态造成破坏, 人口流动性大, 行政管理难,犯罪率高, 人口、土地、经济、社会、生态问题一系列日益突出科学地对边缘带管控边界进行定界,为解决边缘带存在问题, 优化城镇规划,优化配置城镇农村资源奠定基础。
1936年,文献[1] 提出了边缘带。近几十年,国内外边缘带(区)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:①概念探讨, 文献[2] ~ 文献[5] 从地理学、城市学、规划学等领域对边缘带(区)概念进一步阐述,文献[6]~文献[11] 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边缘带概念进行探讨,提出“城乡结合部”“城乡交错带”“城市过渡带”“边缘带”“城市边缘空间”“郊区”等与城市边缘带相近的代名词,由于不同领域学者定义概念不同, 没有统一的边缘带界定标准,空间上存在不确定性, 范围上嵌套包含;②边缘带扩展驱动因子分析,文献[14]~文献[21]从人口因子、经济因子、政治因子、交通因子对边缘带扩展影响以及其扩展趋势进行了探讨; ③ 边缘带人文特征, 文献[7]、文献[18]、文献[22]以京津唐、沪宁杭、深圳、武汉等为例,探讨了大城市(都市)边缘带人文特征,包括边缘带内人口特征、经济特征、土地利用特征等。但对边缘带空间界定方法探讨较少,现阶段界定方法有城市动态土地结构特征变化指数、信息熵、社会经济统计学,以及景观扩展指数等。
已有文献大多数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平原地区,针对复杂地貌条件下的喀斯特山区城镇边缘带研究极为薄弱。喀斯特山区小城镇经济发展落后,城市建设成本又与区域地形地貌有关,致使其严重受到地形地貌制约, 城镇扩展区分布破碎,城镇边缘带不易识别, 与大城市和平原地区城市扩展模式存在差异性。本文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,选取典型喀斯特山区小城镇为研究对象,从城镇边缘带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特征对城镇化响应角度出发, 运用ArcGISPython 脚本对喀斯特小城镇边缘带进行自动界定, 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。
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城, 介于东经109°09′~109°29′,北纬28°08′~28°26′, 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,湘、黔、渝3省1市交界处,属于低海拔、低山丘陵地貌区,地势西高东低(多呈西北东、西东走向),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4%。全境以黄沙壤分布最广,占土壤面积的60%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平均海拔高度406 m,年平均降水量1378mm,年平均气温16.3 ℃。总人口61039 人(不含流动人口), 其中农业人口27527人,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%以上,2014年城镇化率仅37%, 低于全省城镇化率平均水平。区域内生物、矿产资源丰富,农业自然条件优厚,三产结构比例调整为29∶27∶24。
本文以2015年SPOT 影像(空间分辨率2 m)和1∶50000数字高程模型(DEM)为基础,坡度从DEM 提取,交通数据从遥感影像上提取,遥感影像经过几何校正, 图像增强, 以研究区域几何中心为原点, 半径为10km 面积为圆形区域裁剪。参考文献[24]、文献[28] ~ 文献[29] 分类方法,将处理后遥感影像分成6种土地利用类型:建设用地、林地用地、水域、耕地用地、草地用地、未利用开发用地。分类结果精度验证, 野外勘察准确选择样本兴趣区, 利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精度验证,检验结果:解译总精度为87%,Kappa系数大于0.80。
本文主要依据边缘带土地利用类型特征, 选取喀斯特山区小城镇作为研究区域, 建立边缘带界定体系,运用ArcGISPython 脚本实现边缘带自动识别,且从统计学和景观学评价不同网格大小的界定结果,并对山区城镇边缘带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和探讨。研究表明: ① 确定适用体系网格大小为建设用主要覆盖区最小边长的0.1 倍;②研究区内少数边缘区没有与主要分布区接壤或者相邻,边缘带总面积的80%分布0~15°坡度带;③经过空间自相关分析, 边缘带不是随机性分布而主要是聚集分布, 喀斯特山地城镇整体格局与核心区距离中度相关; ④ 山体和河流分布对城镇发展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; ⑤ 在交通网络条件支撑下,地貌影响减弱, 部分边缘区的分布没有与城镇核心区相邻。总之, 喀斯特山区小城镇边缘带分布在受地块与核心区之间距离、地形地貌、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综合影响下, 具有部分不连续性,呈“飞地”分布。
需要说明的是,本文数据主要是以遥感影像为主,所以边缘带定界结果与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有直接关系; 在设定网格大小时, 除了参考建设用地的主要分布大小以外, 为了防止空间统计面积遗漏,所以设置网格大小最好是遥感影像栅格单元大小的倍数,才能保证研究区完整覆盖。
2017年(第42卷)第6期
关于《测绘科学》
主管: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
主办: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
邮箱:niu@casm.ac.cn
网站:http://chkd.cbpt.cnki.net
作者QQ群:555495420
编务QQ:2378225509